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化产业和产业数字化成为就业增长新动能。据人瑞人才与德勤调研显示,未来3年,数字产业化企业最需要运营人员和开发人员(包括大数据开发工程师、数据建模开发工程师等),其次是数据分析人员、算法研究人员、数据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和产品经理,说明技术革新与商业模式创新是助推数字企业发展的两大动力。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作为适应大数据技术发展与产业需求的新工科专业,自2016年首次设立以来,已经累计有753所高校开设。作为开设最早、规模最大的大数据专业,如何匹配产业人才需求、突出学科特色,是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核心命题。
广州理工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产学研结合,强化OBE教育理念,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产学研结合,加强有组织的科学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全面实施“三全育人”,坚持教学相长、因材施教,强化实践为重、应用至上、敢于创业,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优势和广东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新机遇,主动发挥学校体制机制优势和办学活力,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新途径。
广州理工学院在2020年申请获批并开设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因此需要建设大数据实验平台以支撑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及相应的实训项目。
● 教学实践平台:
美林基于产业岗位需求、行业人才标准和国家职业技术技能要求,设计覆盖大数据项目全流程应用技术的课程体系,围绕广州理工学院大数据具体的专业建设,结合产业侧大数据方向的人才需求,构建更聚焦和更具有学校特色的学科人才培养方案,面向学生数字化素养提升、数智创新应用能力培养提供一体化的平台。
● 科研创新平台:
为科研人员提供了自动化、智能化的分析模型构建能力,将数据以丰富的图表方式,进行迅速、直观的表达,同时借助联动、钻取、链接等交互操作,形成可互动的数据成果。
● 实训资源库:
以“大数据技术学习路线”为核心,平台围绕大数据技术与分析应用相关技术体系,设置“两个基础一个链条”的专业课程体系,包含大数据技术序列、基础编程两个内容,以及从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预处理到数据分析应用全链条的相关知识内容。打造专业、全面的课程体系,满足大数技术专业及其他交叉学科实践教学需求。
广州理工学院与美林数据的合作成果斐然,不仅为学院赢得了“计算机教育产教融合贡献奖”等荣誉,更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双向奔赴”:
1、专家引领:拓展学生职业视野,强化实践能力
华发投控集团大数据总监龙桂峰与美林数据华南区域申健总经理受邀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开展专题报告,结合金融产业数字化转型案例与企业实战经验,深入解析大数据技术在业务场景中的应用价值,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实习就业中的“避坑”与“黄金机遇”,强调技术扎实与项目实战能力对职业发展的核心作用,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职业规划与技能提升方向。
2、基地共建:深化产教融合,构建协同育人平台
2023年4月,广州理工学院与美林数据联合成立“大数据科产教融合实践基地”,通过校企资源深度整合,探索“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推动专业数智化赋能。该基地不仅为省级一流课程申报、科研项目攻关及硕士点建设提供支撑,更搭建了更高水平的科产教融合平台,助力师生技能提升与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3、专题培训:提升师生技术能力,服务社会需求
2023年10月,美林数据高级产品经理潘旭龙在学院开展《商业智能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应用》专题培训,通过真实产业案例与“边学边练”模式,指导师生掌握数据可视化与分析技术的工程化应用,推动教师团队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为区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智力支持。
4、荣誉与认可:产教融合成果获行业肯定
2023年,学院陈易平副院长荣获“第五届中国IT教育博鳌论坛计算机教育产教融合贡献奖”,美林数据与学院联合举办的“数据治理体系及应用实战能力特训营”也获参训教师高度评价。这些成果标志着学院在产教融合领域的创新实践与行业影响力得到权威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