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2022年6月份迎来了第一批本科生,今年获批新设立的高校也正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评审,以迎接第一批本科生招生。
语言类课程怎么上?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作为一个管理工程类大数据学科,基础的编程语言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但是C、Java、R、Python这些语言到底该上那个,很多高校不知道怎么选,有些高校甚至4个都会包含。
众所周知,每个专业的课时数教指委都有明确指导意见,如此多类型的语言课程势必会占有有效课时;再者,很多学校的学生数学基础不很好,多门不同编程语言的接受度和掌握度都不高,就会导致学生都知道点但没有一个精通的。
从实用的角度,建议高校重点开一门“Python编程即可”,可以分为初阶和高阶两门,让学生就一个语言掌握精通即可。原因有二,第一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毕业生未来从事Java开发的工作较少;第二是本专业毕业后应聘Java开发类工作也很难PK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类理工科学生。故而以培养学生能力而言,建议选择一门语言,扎实的让学生掌握更好。包括配套的“数据结构与算法”的课程也选择Python方向,这样体系性更好一些。
在语言课程方面,很多学校还会陷入R语言与Python的选择中,也有很多高校选择两个都开。那么到底开那个好,R语言要不要开呢?
我专门调研了我们能源、制造、金融等行业资深数据分析师,了解到目前仅有少有的一些金融客户在用R外,现在大部分使用Python或者pyspark等。使用R语言的主要是一些早期的分析师,现在新的数据分析师都使用Python语言。
所以从实用性角度而言,建议学校重点围绕Python进行开设。
普遍缺失的课程内容?
目前高校课程体系还是以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与核心课程为主,在学生“综合素质”类课程中严重缺失。作为商科类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与未来就业方向已经与理工科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数据计算”等专业有所区分,如何突出商科学生的特点,很多高校都强调做“懂数据、懂业务、懂管理”的类似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但是关于商科学生所具备综合素质类课程缺严重缺失,如“商务沟通与谈判”、“商务礼仪与商务写作”等。职场人士可能都深有感触,决定人才成长高度和广度不是技术本身,因为在企业中从事纯技术科研攻关的人才是极少数的一部分,而商科的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培养目标也并不在此,故而学生的沟通表达、商务写作能力至关重要。
专业实践课程怎么上?
专业实践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关键环节。但是很多学校的这个环节设置却比较简单,内容设计目标不明确,课程内容之间关联关系和逻辑不清晰,与真实项目差距交大,无法达到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与凸显复合型大数据人才的特点。
在专业实践设计时,建议可以围绕一个真实的项目场景,进行阶段的拆解,比如从需求调研【了解信息化水平、业务痛点】、项目规划【建设内容规划、方案设计与沟通交流】、数据治理【数据的计入、处理等】、数据分析【数据建模分析】、业务应用【应用场景、效果及改进等】等拆解不同的实践课题,结合每学期专业课程安排,在实践课程中进行技能或者能力练习的考核项设计。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能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更符合企业真实项目的工作场景,也能发现不同学生的特长,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提供更多参考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