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改变世界十年之后,2025年国家正式提出“人工智能+”行动计划。人工智能已从技术前沿走向社会主战场,成为驱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教育革新的核心力量。在这场变革中,人才培养成为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和全社会通识教育,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人才”,教育部、人社部等多部委密集出台文件,明确要求在各类学校全面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并在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中加快普及。
AI素养,正在从少数人的技术专长,转变为未来每一位人才都必须具备的核心竞争力。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在职的专业技术人员,都需要具备理解AI、运用AI、驾驭AI的能力。
美林数据响应国家战略,基于深厚的产业实践与教育洞察,推出了“4E”本科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解决方案和 “4S”职业院校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解决方案,打造“数据+工具+场景+实践+思维”五位一体的支撑能力,并延伸至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领域,助力高校与企事业单位加快推进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和复合型人才培养:
美林数据面向本科院校推出以“4E”理念为核心的AI通识教育解决方案,构建“通识素养(Explain)—应用体验(Experience)—应用实战(Explore)—应用伦理(Ethics)”四位一体的教育框架,推动AI通识教育与学科深度融合。
Explain(通识素养):系统讲解AI定义、关键技术(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及产业应用(智能制造、智慧医疗),结合知识图谱与实践资源,帮助学生掌握“智能是什么”“AI能做什么”的基础理论。
Experience(应用体验):通过AIGC工具链(文本/图像/语音/视频生成)和智能办公工具(WPS AI),设计沉浸式体验任务(如AI艺术创作、语音克隆),降低技术门槛,培养“会用AI工具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Explore(应用实战):针对14大学科门类(工学、医学、农学等)开发150+行业案例库(如哲学类AI思辨助手、医学类智能问诊系统),通过智能体开发、RAG技术应用等项目,引导学生将AI技术与本专业深度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Ethics(应用伦理):聚焦数据隐私、算法偏见、AI造假等核心问题,通过案例分析与情景模拟,引导学生在技术实践中思考社会影响。课程要求项目开发提交伦理评估报告,培养“负责任的技术使用者”。
美林数据面向职业院校推出以“4S”理念为核心的AI通识教育解决方案,聚焦“通识素养(Sense)—专业技能(Skill)—行业能力(Smart)—伦理规范(Standard)”四维能力培养路径,打造覆盖“认知—实践—应用—伦理”的全链条教育生态。
Sense(通识素养):通过生活化场景(如智能家居、AI客服)和趣味化探索(侦探式技术解密),建立学生对AI的基础认知框架,消除技术陌生感。配套课程涵盖AI发展脉络、核心原理及社会影响,激发学习兴趣与批判性思维。
Skill(专业技能):基于主流AI工具(DeepSeek、ChatGPT、讯飞星火等)设计“提示词工程→AI写作→工具协作”三级项目链,覆盖校园到职场的高频场景(论文撰写、简历优化、智能办公),强调零代码、低门槛操作,使学生快速掌握“用AI解决问题”的生存性技术。
Smart(行业能力):聚焦19大职业群(装备制造、医药卫生、农林牧渔等),开发覆盖全校专业的“行业痛点+AI解方”实战案例库(如工业质检缺陷识别、医疗影像分析),通过真实数据与校企合作项目,培养学生将AI技术转化为岗位生产力的能力。
Standard(伦理规范):嵌入伦理思辨模块(如算法偏见检测、隐私保护设计),通过伦理困境模拟与反思性任务(如数据脱敏方案辩论),强化负责任的技术使用意识,塑造“科技向善”的职业操守。
美林数据不仅面向高校提供AI通识教育解决方案,还响应人社部《关于广泛开展专业技术人才人工智能通识继续教育的通知》要求,面向企事业单位推出人工智能通识继续教育方案。课程体系紧贴“通识+技能+实践”要求,覆盖理论知识、技术应用、伦理思维、典型案例和产业赋能五大模块,帮助专业技术人才实现从“AI认知”到“AI应用”的能力跃迁。基于“4S”“4E”体系,课程采用模块化设计,既能快速适配不同岗位需求,也支持线上与线下混合教学,助力企业构建智能化、个性化的终身学习体系。
为保障AI通识教育的落地与持续运行,美林数据构建了包括人工智能通识课教学管理、课程实践、行业应用实训、在线考试、知识图谱、大模型技术应用开发在内的支撑体系,打造覆盖“教学、实践、管理、评估”的全流程智能教育生态。深度融合教育理念与技术创新,为师生提供全方位支撑,让“教学更轻松、学习更高效、管理更清晰”。
智能化学习体验:融合了基于大模型的智能体伴随式助教,能够实时答疑、代码纠错、论文修改、智能出题、提供个性化指导,实现“一人一伴”的学习体验。同时,依托知识图谱的能力画像与学习路径规划,学生可以根据兴趣与能力自主选择实验任务,获得因材施教的成长引导,避免传统通识课“一刀切”的弊端。提供多种实践模式:在线编码、命令行、远程桌面、交互编程、低代码开发、虚拟仿真、智能体开发、数字人构建、具身智能场景化应用等,满足跨学科、个性化实验需求。平台还特别设计了“四段式递进”学习路径(本科4E / 高职4S),帮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全面提升。
智慧教学管理:平台通过动态教学成效仪表盘聚合关键指标,清晰呈现资源建设、学生参与度与课程成效,帮助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实时掌握运行情况、客观评估教育成果,并为课程优化与战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在课程实施中,平台内置标准化的课堂模板,实现“即插即用”,显著降低跨学科通识课程的开课难度,减少教师准备负担。与此同时,AI自动评测功能还能高效、客观地完成实训评价,缓解了对稀缺师资的依赖,让课程开展更加可持续。
柔性组织模式:平台通过“教务教学规划与自主选报”结合的课程参与机制,实现教学资源与学生自主学习规划的合理化开展,既保障了课程的普惠性,又兼顾了教学质量与个体化体验的平衡。
美林数据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解决方案以五大核心优势,直面高校在AI通识教育实践中面临的跨学科融合教学资源不足、师资力量有限、数智化教学辅助薄弱以及伦理规范意识亟待提升等核心痛点,为培养具备AI思维、跨学科能力与伦理意识的复合型人才提供坚实支撑。
1、模块化课程体系,灵活适配院校特色
美林数据提出的“4E”与“4S”培养框架,采用模块化课程架构,可根据院校学情、学时安排及学生基础灵活组合。课程内容覆盖通识理论、工具应用、行业实战与伦理思辨四大模块,如同“积木式”搭建,支持本科院校构建“AI+学科”跨学科融合路径,也助力职业院校打造“岗位能力+AI技能”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这种高度灵活的设计,既保障了课程的普惠性,又兼顾了个性化学习需求,真正实现因校施策、因人施教。
2、深度融合产业,推动“AI+X”创新实践
依托美林数据在制造、能源、金融等领域20余年的产业积累,课程融入100+企业真实案例与实训项目,覆盖本科14大学科门类与职教19个专业大类。案例均源自企业真实业务场景,并与头部企业共建实训资源库。通过智能体开发、RAG应用、伦理推演等实践任务,在“做中学”直接接触产业痛点,不仅掌握技术工具,更培养“用AI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思维,实现从课堂到职场的无缝衔接。
3、平台智能赋能,实现教学评管一体化
提供覆盖“教学、实践、管理、评估”的全链路智能教育生态。基于大模型的伴学助教实现个性化指导;动态知识图谱支持自适应学习路径规划;AI自动评测与学情看板有效提升教学效率,缓解师资压力。
4、伦理贯穿始终,塑造“负责任的创新者”
将人工智能伦理教育深度融入“4E”与“4S”全流程,构建“认知-实践-评估”闭环体系。课程不仅设置独立伦理模块,更将数据隐私、算法公平、技术向善等议题嵌入技术实践与行业应用场景。通过案例辨析、模拟审计、伦理困境推演等沉浸式教学,引导学生形成自觉的伦理判断力与社会责任感,培养不仅懂技术、更具备人文关怀与职业操守的“负责任的创新者”。
5、从资源建设到人才发展,全程护航
美林数据提供从AI通识教材联合开发、课程资源动态更新,到师资培训、双师协同、实践基地建设、考评认证等在内的一整套服务,帮助院校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地推进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并持续提升人才培养成效。
美林数据的“4E”和“4S”框架,让AI通识教育真正从理念走向落地,从课堂走向岗位。我们愿与更多高校与企事业单位携手,共同培养理解AI、运用AI、驾驭AI的复合型人才,让AI素养成为每一位学习者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