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并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在教育场景中,AI也正逐步改变传统的教与学模式,推动着个性化、智能化、创新化的教学模式蓬勃发展。在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产教融合等多轮驱动下,人工智能正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为贯彻落实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计划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人工智能发展的决策部署,在全体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紧贴人工智能国家战略和前沿技术发展,通过专家辅导、高级研修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人工智能通识继续教育,培养壮大适应数字化转型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在陕西省计算机教育学会指导下,由全国工业大数据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主办、西安科技大学和美林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林数据)联合承办、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协办的“第13期全国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大模型技术产业应用与教学创新)研修班”于2025年7月27日—7月31日在西安科技大学圆满举办。
本次研修班聚焦大模型技术在产业及教育领域中的创新应用,聚集了来自全国16所院校的近50位教师参与,课程内容以煤炭生产链智能化升级的产业实践为切入点,围绕大模型基础与应用场景、提示词及RAG技术赋能高效办公、私有知识库设计与构建、教育专属智能体设计与开发、多模态智能体与数字人应用等方面展开分享与实践,深度剖析企业级智能体在产业中的落地路径、AI人才培养路径以及教育大模型创新实践场景,助力培养教师们的“超自动化”能力。
西安科技大学·教务处副处长 王树奇
西安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院长 于振华
美林数据副总裁·产教融合事业部总经理 肖西伟
在开营环节,西安科技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王树奇、西安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院长于振华、美林数据副总裁·产教融合事业部总经理肖西伟、美林数据华西区总经理杨东涛出席并致辞,他们对研修班参训教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指出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浪潮下,高校教师数字素养发展的核心要义在于 “意识先行,技术跟上,应用创新,责任担当,持续成长”。其中,意识先行即树立对数字教育的重视,认识到数字技术对教学革新的关键作用;技术跟上要求教师主动掌握大模型应用、智能体开发等前沿技术;应用创新是将技术融入教学科研,实现教学资源生成、知识管理等场景的创新实践;责任担当则需坚守数据安全底线,在技术应用中做好隐私保护与合规管理;持续成长意味着紧跟技术迭代节奏,不断更新知识储备与技能体系,推动数智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升级。
美林数据数智人才培养首席顾问 靳学昕
美林数据数智研究院院长 郭田奇
研修班开篇以"驾驭人工智能是人才培养的时代命题"为主题,拉开产教深度融合的序幕。美林数据数智人才培养首席顾问靳学昕立足美林数据的深厚产业实践(服务1000+企业、300+高校),带来主旨分享《企业级大模型行业落地实践与AI人才培养探索》。他直面核心挑战:剖析了企业级大模型落地的高成本、人才短缺、场景挖掘难题,揭示了当前AI人才培养“供需错配、技能滞后、实践脱节”的痛点。进而分享了破局之道:结合美林数据从传统AI到企业大模型的进化经验,提出产教融合新范式—构建“产岗课师学训研用”闭环培养体系,打造本科“4E”和职教“4S”为理念的分层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体系,并依托创新平台“Tempo Master组织级AI赋能基座”,为高校培养适配产业需求的AI人才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随后,美林数据数智研究院院长郭田奇以《“大模型+小模型”-人工智能新技术驱动产业变革落地实践》为题,围绕智能煤矿建设中的复杂环境感知、工序协同建模、风险预警与智能调度等多场景应用以及采煤机智能助手、变压器智能检修助手等智能体开发构建,深度剖析“大模型+小模型”协同模式在煤炭生产链智能化升级中的运作逻辑。
参观环节
随后,参训教师们参观了西安科技大学·煤炭主体专业综合实验实训中心,该中心为学校矿井模拟巷道建设工程,仿真模拟煤矿井下的生产实况及工作环境,模拟井下采、掘、机、运、通各设备的布置及工作原理,让参训教师们身临其境感受煤炭企业真实生产情况。
实战演练环节
实战演练中,美林数据高级数据分析师杨鼎带领教师们通过FLUX.1、MidJourney等大模型工具生成教学插图与学术海报,基于提示词工程进行语义优化产出精准教学场景内容;美林数据高级项目经理柴理想为教师们带来教学私有知识库构建技术,助力实现教学资源的智能整合。更通过RAG 技术的核心原理与配置功能,让教师们学会将知识库连接至模型,灵活调整检索参数,显著提升教学信息处理效率;美林数据数智研究院院长郭田奇全程深度参与,依托美林数据自主开发的“Tempo Master 大模型创新应用平台”,一对一指导教师们开展教育专属智能体实践,引导教师们结合教学痛点,设计智能体交互逻辑、配置多轮对话流程,完成一站备课、智能出题、智能问数等智能体开发实战,助力教师们切实掌握 “超自动化” 教学工具的开发与应用技能,为后续课堂创新、学生个性化指导储备硬核能力 。
专题研讨环节
研修班尾声,教师们围绕“大模型在教育教学场景下的应用”主题开展广泛探讨,从AI生成个性化学习资源到数字人陪伴式教学助手,从RAG实时检索课堂案例到私有知识库跨学科复用,整个研讨过程充满了对大模型技术在提升教学效率、丰富教学资源方面实际效果的感触与期待,同时针对大模型应用于教学时可能出现的内容准确性把控、学生个性化需求适配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共同探索将大模型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为推动数智化教学模式创新凝聚共识、汇聚思路。
【研修班“教师说”】
🙋♀️"本次研修班让我们真正看见了AI黑盒背后的技术逻辑!"
🙋"美林数据在产业侧丰富的大模型项目落地经验,让产业应用场景和人才需求走进校园,那才是AI教育的活教材!"
🙋♂️"人工智能人才成长引擎图谱就像北斗导航——为我们人才培养目标修订时指明'能力坐标',对我们新设立的专业开展人培时非常有帮助"
🙋🏻"美林数据Tempo Talents人工智能实训平台对不了解智能体技术的老师也非常友好!课程图谱自动生成、学生技能树自动点亮等功能,让零基础的老师也能设计出智能体赋能的'未来课堂'!"
🙋🏻♂️"在本次研修班中完成的专属数字人将在我未来的教学中成为学生们的'全能助教'——它带着我的声音讲课,揣着我的知识库答疑,让教学效率和学生们的学习体验不断优化提升"
研修班结营仪式
研修班结营仪式上美林数据华西区总经理杨东涛说到:掌握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前沿技术并创新应用的人才需求日益凸显,要培养出产业侧可用、能用、想用的人才,必须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唯有实现产业实践促进教育创新、教育成果反哺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持续加强专业师资队伍数字素养提升,才能为数字产业的蓬勃发展筑牢人才根基。
未来,美林数据会继续践行产教融合理念,搭建产业、高校与学生协同发展的平台,通过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服务链、数据链的深度融合,实现政产学研用的协同发展,和更多高校在师资研修、课程共建、实习实训、实验室建设、地方经济赋能、横向课题和纵向课题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为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数智人才培养贡献美林智慧。